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大趋势之四 肿瘤和罕见病药物是长期重地

 

商业价值高、市场广阔

 

基于肿瘤药物市场过去的市场表现,结合多个医药研究机构的展望分析,在未来的较长时期全球肿瘤市场将持续呈现三个特点:高价值、适应症广、患病人群广。

 

肿瘤新药的价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越新批准的药物其价格往往更高。根据WHO的报告,癌症不但是全球目前最大的致死病因,而且癌症患病人群呈现持续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长期处于高位。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恶性肿瘤有约60-80多种类别,如果再以亚型或具体的适应症进行分类,会有几百种或更多。根据IQVIA的数据,肿瘤药物在全球处方药物销售中的占比近10%,肿瘤药物市场是最大的细分疾病药物市场,其增长比例高于整体药物市场增长比例。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发布的2019年全球销售额前200药物排行榜,肿瘤类药物排名数量处于首位,占据了全球药品销售前200销售总额的约28%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新兴的基因和细胞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带动靶向疗法和精准疗法的大范围应用,而这些逐渐成熟的新技术往往率先在肿瘤药物领域获得应用和广泛推广。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在2020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和研究的主流。

 

“非罕见”的罕见病药物市场。罕见病虽然针对的是患病人群较少的特定罕见病,但该类药物往往由于市场独占期、优良疗效、高额定价,反而能够获得较好的销售收入,使得罕见病药物能给药企带来不菲的“非罕见”收入。

 

罕见病有近6000种疾病类别,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仅我国的患病人群即有近2000万。医药市场研究机构EvaluatePharma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球排名前十名的罕见病药物收入多在十亿美元以上,其中新基制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来那度胺产生超过50亿美元收入。EvaluatePharma预计罕见病药物的增长将远超行业平均,从201716%的全球处方药市场占比增长到2024年近20%的占比。据美国联合健康集团子公司Optum2020年发布的美国市场用药报告的数据显示,罕见病药物的平均年治疗成本为14.7万美元,远高于大部分疾病类别的用药费用。

 

监管机构的的推动和鼓励

 

美国FDA针对罕见病的鼓励举措。美国于1983年通过了全球首个里程碑式的《罕见病药物法案》,其后FDA成立罕见病产品开发办公室(OOPD - Office of Orphan Products Development),负责评价诊断或治疗罕见病的药物及器械。该法案在过去三十多年推出多项涉及资金支持、药物认定、快速审批及市场独占等鼓励优惠举措,称为“罕见病激励计划”,该计划的持续推动不但引发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更有效拉动医药企业对罕见病研发的持续投入。欧盟是在1999年推出类似的罕见病法规,鼓励和推动罕见病疗法在欧洲的应用。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罕见病的重视时间上启动较晚,中国的首批罕见病目录是在2018年才由卫健委联合其他部委发布。

 

FDA成立独立的肿瘤病办公室(OOD)。为应对日益增长肿瘤药物的监管和审批,以及癌症诊疗的日益复杂性,美国FDA2019年底前重整组织架构以促进扁平化管理,成立独立的肿瘤病办公室(OOD-Office of Oncology Disease),希望通过更独立、小型的组织单元来促进高效的肿瘤药物评价。

 

FDA批准数量和比例。肿瘤新药在获批新药中的比例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到4%逐步增长,在2010年达到近20%的比例,其后肿瘤新药的审批数量一直多年占据美国FDA年度审批数量的首位。而在2018FDA审批的59款新药中,该情况发生了变化,罕见病以34个获批数量首次超过肿瘤用药的15个成为获批数量最多的疾病领域,而其推动力可多归于FDA多年的优先审批等鼓励性政策和罕见病药物并“非罕见”的市场潜力。在2019FDA49款审批新药中,罕见病药物再次以21款超过肿瘤药物的12款。在2019全年以接近70%的占比,肿瘤和罕见病药物已牢牢占据新药获批数量的主导地位。

 

快速发展生物疗法的推动

 

我前文《全球医疗健康行业大趋势(Global Healthcare Mega TrendsB精准医疗渐成必选项》中已阐述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表明基因突变对疾病的直接诱发和驱动关系,使得医学能够明确阐述更多疾病的致病机理。同时,全球各主要药物监管机构已批准上市多个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药物。根据Personalized Medicine Coalition的研究报告显示,自2014年以来美国FDA审批的每四个药物中就有一个属于精准医疗药物(即25%的比例),而这个比例在2005年仅为5%

 

癌症的基因致病机理在各疾病领域中率先得到验证,并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癌症驱动基因正逐步清晰完善。20208月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表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癌症驱动基因汇编图谱,该研究成果鉴别出了500多个癌症驱动基因,并指出了它们的肿瘤发生机制。

 

基因疗法首先在肿瘤和罕见病治疗领域的突出应用和主流化。靶向治疗正成为肿瘤医学的主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在2020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治疗和研究的主流。多项全球的研究已经表明,在几千类罕见病中,绝大部分已知的罕见病属于遗传学疾病,由基因突变或缺失导致。

 

肿瘤治疗从具体部位向特定基因突变的转移正在发生,也即从“基于器官的肿瘤药物”向“基于特定基因突变、泛器官的‘广谱’抗癌药”转变。罗氏去年陆续在全球上市的靶向肿瘤药恩曲替尼即为所谓的“不限器官癌种”的抗癌药,恩曲替尼2019年在美国上市获得FDA两项适应症为分别靶向NTRK基因的实体瘤和靶向ROS1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理论上,罗氏这款药物可以靶向治疗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乳腺、直肠、肺、甲状腺等多种肿瘤类型。肿瘤治疗正日益从基于具体部位向基于基因突变、分子层面机理和特定靶向转变。

 

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出现了靶点明确、一次性治愈的罕见病基因治疗药物。比如诺华2019年上市的治疗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基因药物Zolgensma,其针对所适应低龄人群的该罕见病有明确一次性治愈疗效。

 

全球领先药企聚集

 

更多全球大型药企正转型聚焦于肿瘤和罕见病领域。

 

日本武田制药近年发布的新全球战略明确其要成为在肿瘤和罕见病领域具备竞争力的全球药企,其于2019年成功收购大型罕见病药企夏尔制药, 一跃成为全球罕见病领域的一线药企。

 

罗氏和阿斯利康经过多年耕耘,已经成为全球大型药企中领先的肿瘤药物企业,其肿瘤药物业务占比、研发管线布局具有持续的发展后劲。

 

葛兰素史克在多年前曾一度忽视肿瘤业务的重要性,其于2014年向诺华出售其全球肿瘤业务,现任CEO Emma Walmsley2017年就任以后,很快就意识到肿瘤药物对大型药企的关键作用,从就任起即开始通过一系列资源调整、管线布局和并购活动来重建其肿瘤业务。而诺华通过2014年对葛兰素史克肿瘤资产的收购,现在已经稳稳奠定其在肿瘤和罕见病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

 

默克于2019年进行业务组合重大调整,大幅消减在糖尿病领域的投入,转向重点投入肿瘤和创新药物领域。

 

安进于2019年底停止了其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早期开发项目,腾挪出资源以加大在癌症、心血管和抗炎症领域的投入。在过去几年礼来和辉瑞也均有类似的举动。

 

赛诺菲于2019年引入新的全球CEO Paul Hudson,其在2019年底公布的新战略中,重点提出赛诺菲要转型成为一家聚焦肿瘤、罕见病和疫苗的药企,将停止其在糖尿病和心血管领域的研发投入。

 

话题:



0

推荐

九堇

九堇

19篇文章 18小时前更新

曾任慢病管理、生物科技和医疗科技独角兽企业领导职位,前罗兰贝格医疗健康合伙人,职业早年就职美国CVS Health

文章